生产前移,流程再造,使每个零售店变成一个化肥工厂,针对作物和土壤给农民提供定制化产品,利用物联网及大数据来进行市场开发及管理,提倡科学配方、合理施肥,迎合理性的种植需求,帮助经销商和零售商在未来行业下降中保持竞争优势、做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实力。这是云天化集团新一轮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6月9日,云天化股份在楚雄市苍岭镇饱满街成功举行了省内首个“智能化肥微工厂”落成观摩会。记者在会场看到,当天来前来观摩的人大约有300余人,其中不乏来自各地的种植大户,他们睁大新奇的双眼,急切的想一睹“智能微工厂”的芳容,在工作人员开始启动配肥机时把机器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中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下,化肥过度施用以及由于施肥不科学造成对生态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云天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化肥行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担当责任” 云天化股份总经理李英翔坦言。他表示,云农科技作为云天化股份下属的子公司,致力于通过综合配套技术,实施以质量代替数理的肥料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通过科学配方和精准施肥,达到用肥效益高、农民少投入、工业少生产、环境少污染、农民多收益的效果。
当天,云南省土肥站站长刘友林也亲临会场祝贺。他指出,当前农业部正在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等方法来减少化肥使用量,这对推动化肥产业转型升级,转变肥料产品推广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刘友林介绍,我省有18个土壤类型,284个土壤种类,土壤和作物背景的复杂程度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而农民在生产中往往只用一些单质肥料或固定配比的肥料,作物增产的难度自然就很大。他表示,近几年经过各地大力探索,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四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即以农民为主体的“按方抓药”模式(施肥建议卡);以智能化配肥设备为依托的“中草药代煎”模式(智能终端配肥);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私人医生”模式(农化服务+智能终端配肥);以“大配方、小调整”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中成药”模式(农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他认为云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厂”的出现,必将对丰富和发展云南模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友林指出云天化是国内化肥领域的知名企业,产品种类多,研发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深受农民群众信赖,依托“智能化肥微工厂”启动农村化肥电商模式,是肥料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开展“转方式 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他表示希望云天化与土肥携起手来,加快我省配方肥入地步伐,共同把云南的地种好,让农民朋友既增产又省钱省心。
云天化股份农科公司总经理王丽娟在现场介绍了当前农资行业的背景、经销商和农民面临的问题、智能微工程的设计思路与合作模式介绍。工作人员在现场演示了“云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厂”的工作实况。笔者在现场看到,当天云天化股份云农科技为楚雄市苍岭镇供销社有限公司、巍山县南诏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市海方经贸有限公司、保山市隆阳区圣南农资经营部等四家经销商颁发了授权证书。
出席当天观摩会的除了云天化集团总经理张文学、副总经理胡均和云天化股份的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外,还有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信息和市场部副部长张锋;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刘友林、副站长何晓滨;昆明图肥站站长童江云;云南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李宏;楚雄市供销社主任谢大生等领导。
(文/图 黄天华 )